凝聚知識
徒手或器械?一篇掌握肌力訓練動作、方法與訓練菜單
03.24.2025
你知道肌力訓練是什麼嗎?在家就能做的肌力訓練動作有哪些?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開始注重這種運動?從年輕人到老人,肌力訓練好處竟然這麼多?你是否想過,有一套適合自己的肌力訓練菜單,無論在家或健身房,都能輕鬆打造理想體態?甚至老人肌力訓練也能增強行動力、維持健康?一起來探索如何透過有效的肌力訓練,改善生活品質吧!
肌力訓練是什麼?
肌力訓練是一種提升肌肉力量與耐力的訓練方式,透過對抗阻力來刺激肌肉生長與適應。而這項阻力不一定是來自於外在的物體的重量,也包含許多的阻力來源。
例如:自身體重、彈性阻力(彈力帶)、不穩定阻力(平衡球)、慣性阻力(折返變向、飛輪)、摩擦力(滑盤)、外部干擾(推擠、震動)。
肌力訓練與重訓的差別
說到重訓,會聯想到、查詢到的資訊,大多會是在健身房舉起啞鈴、槓鈴或是器械式的阻力,訓練的目的多會是增肌、塑形、提高肌耐力為訓練目的。
而肌力訓練較廣泛,有許多訓練的方式都能稱作肌力訓練,以下會一一的介紹。
肌力訓練包含哪些運動?
從居家做的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健身房的阻力重量訓練,到運動員常訓練的爆發力衝刺、折返、奧林匹克舉重,都可以稱作為肌力訓練,依據不同的動作模式、使用器材、目標肌群、訓練目標去分類與規劃。
肌力訓練的好處
肌力訓練能夠提高 骨骼肌 的收縮能力,使肌肉能夠承受更大的壓力。提高 關節穩定性,減少運動傷害。維持動作靈活度與肌肉力量,避免因年齡增長而導致的身體退化。
增加肌力與日常活動的關聯
肌力訓練能提升動作能力、改善平衡與協調、穩定性與體能。肌力訓練可以改善身體的姿勢,特別是加強背部、核心及肩膀的肌肉,有助於保持直立的姿勢,避免駝背或圓肩的問題。透過增加核心肌群的力量,能夠改善脊椎的支撐,減少由不良姿勢引起的肌肉疲勞和疼痛,讓結構更加穩定。無論是搬重物、爬樓梯、改善體態,甚至是避免受傷,規律的肌力訓練都能帶來極大的幫助。
肌力訓練對銀髮族的影響
定期的肌力訓練,可以有效地維持和增強肌肉力量,有助於骨骼健康和日常活動的執行。訓練應根據個人的健康狀況和體能量身訂做,並由專業人士監督和指導,以確保安全性和有效性。透過這些方法,銀髮族能夠積極地預防肌少症的發展,提升生活品質和自主性。
肌力訓練有哪些?
功能性肌力訓練
功能性肌力訓練是一種針對日常生活中所需動作進行的肌力訓練,目的是提升身體在各種日常活動中的協調性、穩定性和力量表現。與傳統的肌力訓練不同,功能性訓練著重於運動模式而非單一肌肉群的增強,強調多關節、多肌群的協同合作,模擬實際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動作,如搬運物品、爬樓梯或彎腰撿東西等。
徒手肌力訓練
徒手肌力訓練是指利用自體體重進行的肌力訓練,不需要任何外部器材或設備,適合任何地點進行,並且具有高效性和靈活性。這類訓練可以鍛鍊多個肌肉群,增強肌肉力量、耐力及穩定性,同時改善身體的協調性和功能性。
常見的徒手肌力訓練動作包括:
- 伏地挺身:主要訓練胸肌、肩部和三頭肌。
- 深蹲:鍛鍊大腿肌群、臀部以及核心肌群。
- 橋式:訓練臀部和下背部肌肉,有助於改善下肢力量和穩定性。
- 弓箭步:強化腿部和臀部肌肉,提升下肢力量和靈活度。
- 平板支撐:加強核心肌群,有助於改善身體穩定性,並增強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協調性。
自由重量訓練與機械式訓練的選擇
自由重量訓練和機械訓練各有其優缺點,選擇哪一種訓練方式通常取決於個人的目標、經驗及身體狀況。以下是兩者的比較:
自由重量訓練
優點:
- 提高功能性力量:自由重量訓練需要身體各部位的協調,能模擬日常生活中的運動模式,因此能提升身體的功能性力量和穩定性。
- 靈活性高:自由重量訓練不受設備限制,能進行更多變化的動作,能針對不同的肌肉群進行更精確的訓練。
- 增強核心穩定性:由於需要自我控制重量,這有助於鍛鍊核心肌群,增強身體的穩定性。
- 促進肌肉協調:自由重量訓練會啟動多個肌肉群同時工作,能提高肌肉之間的協同效應。
機械式訓練
優點:
- 安全性較高:由於機械設備能夠引導動作軌跡,降低了錯誤動作的風險,相對較適合初學者或需要康復的群體。
- 操作簡單:機械訓練通常設計直觀,使用者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即可完成,適合各種訓練經驗的人。
- 集中訓練特定肌群:機械設備能針對特定肌肉群進行精確的訓練,對於特定的肌肉增長和力量提升有很好的效果。
小結
- 自由重量訓練更適合那些希望提升功能性力量、改善協調性和穩定性的訓練者,特別是有一定基礎的使用者。
- 機械訓練則較為適合初學者、康復患者,或是需要針對特定肌肉群進行精細訓練的人。
- 最理想的方式是將兩者結合使用,這樣可以同時享有兩者的優勢,達到更全面的訓練效果。
肌力訓練動作與訓練菜單
以下提供幾個肌力訓練的核心動作,根據不同部位,設計所需的動作。
腿部肌力訓練動作
訓練下肢肌肉,同時核心穩定性和全身協調性。以下是這些動作的詳細介紹及其對腿部肌力的提升作用:
1. 深蹲(Squat)
主要訓練部位:大腿前側(股四頭肌)、大腿後側(股二頭肌)、臀部肌肉(臀大肌)、核心肌群。
訓練效果:
- 深蹲是最基本且有效的腿部訓練動作,而且動作負重潛力很高,能最大增加結構對抗外力能力。
- 有助於增強下肢的力量和穩定性,並改善運動表現。
2. 弓箭步(Lunge)
主要訓練部位:大腿前側(股四頭肌)、臀部肌肉(臀大肌)、大腿後側(股二頭肌)、小腿肌群。
- 弓箭步是一個單側運動,有助於改善雙腿的均衡性和協調性。
- 它能有效鍛鍊大腿和臀部肌肉,並且有助於提升腿部的爆發力和靈活性。
3. 硬舉(Deadlift)
主要訓練部位:臀部肌肉(臀大肌)、大腿後側(股二頭肌)、下背部肌肉、核心肌群。
- 硬舉是多關節的力量訓練動作,能同時訓練臀部、大腿後側、下背部以及核心肌群。
- 它有助於提升下肢後側動力鏈的力量和穩定性,改善運動表現及日常功能性動作非常有益。
![]() |
![]() |
上肢肌力訓練動作
1. 伏地挺身(Push-up)
主要訓練部位:胸部(胸大肌)、肩部(前束三角肌)、手臂(肱三頭肌)、核心肌群。
- 伏地挺身是一個經典的複合動作,能有效鍛鍊胸部、肩部和手臂肌肉,並能增強核心穩定性。
- 此動作不僅能增強上半身的力量,還能提升身體的協調性和耐力。
2. 啞鈴肩推
主要訓練部位:肩部(主要是三角肌)、手臂。
- 啞鈴肩推是一個針對肩部的強化訓練動作,能幫助增強三角肌,提升肩部的力量和穩定性。
- 同時也能訓練肱三頭肌,並且有助於改善上肢力量,對提升肩膀的功能性和運動表現非常有效。
3. 引體向上(Pull-up)
主要訓練部位:背部(闊背肌、菱形肌)、肩部(後束三角肌)、手臂(肱二頭肌、前臂肌群)。
- 引體向上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背部訓練動作,能夠鍛鍊闊背肌和其他上背部肌群,同時增強肩膀和手臂的力量。
- 這個動作可以增加背部寬度、增強上肢力量以及提高拉動力量非常有效。
![]() |
![]() |
老人與銀髮族的肌力訓練
年長者的低衝擊肌力訓練應選擇簡單且安全的動作,如輕量啞鈴訓練、輔助深蹲及彈力帶運動,強調動作標準與穩定性,避免過度負荷,提升肌肉力量、關節靈活性與平衡,減少跌倒風險,增進日常生活功能。
高齡者適合的肌力運動
以下是幾個適合老年人的肌力訓練動作,這些訓練能增強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與靈活性,並且具有低衝擊性,能確保訓練的安全性:
單腳站立
- 目的:提高平衡能力與腳踝穩定性。做法:站立時,雙手可放在椅背或牆上以保持平衡,然後抬起一條腿,保持單腳站立5-10秒,然後換腳重複。可逐漸增加單腳站立的時間。
- 進階挑戰:眼睛閉起來進行,增加平衡挑戰。
步態訓練
- 目的:改善步伐的穩定性與協調性。
- 做法:在平穩的地面上進行步態訓練,兩腳交替向前邁步,注意每一步穩定並保持均勻的步伐。可以使用標記物(例如地板上的線或墊子)來協助步伐控制。
- 進階挑戰:加快步伐或加長步幅。
平衡板訓練
- 目的:加強核心穩定性與協調性,增強平衡感。
- 做法:站在平衡板上,雙腳保持穩定,嘗試保持身體平衡,可以輕輕轉動雙腳,逐步提高難度。初學者可扶著牆壁或椅背幫助平衡。
- 進階挑戰:嘗試在平衡板上閉眼進行,或進行單腳站立。
安全訓練原則與注意事項
高齡者進行肌力訓練時,應特別注意以下事項:
- 避免過度訓練:應循序漸進,從低強度開始,逐漸增加訓練量,避免過度訓練造成疲勞或受傷。
- 關節保護:運動時要注意關節的穩定性,避免高衝擊動作,選擇低衝擊的訓練方式。
- 保持正確姿勢:保持正確的動作技巧,避免不正當的運動姿勢對關節和肌肉造成過度壓力。
- 選擇適合的負重:選擇輕重量或自體重訓練,確保運動強度合適,不造成過度負擔。
- 充分熱身與放鬆:每次訓練前應進行熱身,提升體溫與關節活度度,訓練後進行放鬆運動,有助於減少受傷風險和促進恢復。
- 聽從身體反應:在訓練過程中,應隨時注意身體的感覺,若有不適應立即停止並尋求專業指導。
遵守以上注意事項,有助於高齡者安全有效地進行肌力訓練,提升生活品質與健康狀況。
肌力訓練可以天天做嗎?
肌力訓練不建議天天進行,因為肌肉需要時間恢復和修復。一般來說,每週進行2至3次肌力訓練較為適宜,並且應該讓相同的肌群在訓練後有充分的休息時間(通常為48小時)。這樣可以避免過度訓練、過度疲勞或受傷,同時幫助肌肉增長和強化。如果想要每天運動,可以結合有氧運動、柔軟度訓練或休息日,讓身體有時間進行恢復。
如何有效增加肌力?
有效的增強肌力圍繞著以下四種環節
1. 訓練強度
訓練強度是增強肌力的關鍵。根據科學研究,肌力增長主要來自於訓練強度的提升,通常建議使用接近最大重量(1RM,1次最大負重)的重量進行訓練。對於增強肌力,進行約80%-90% 1RM的負重訓練,並專注於低次數(約1-6次)的大重量訓練,能有效促使肌纖維的增長及神經系統的適應。
2. 訓練次數與組數
每個肌群的訓練次數和組數應該根據個人的目標、恢復能力與訓練經驗來調整。對於增強肌力,通常每週進行2-3次對特定肌群的訓練,每組訓練動作進行3-5組,每組8次以下。這樣的訓練模式能夠充分刺激肌肉,並促進神經適應。對於初學者,可以從較輕的重量開始,逐步增加訓練強度。
3. 飲食與營養
營養在肌力訓練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蛋白質的攝取。肌肉的合成需要充足的蛋白質,通常建議每公斤體重攝取1.2至2克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則是提供訓練時所需的能量,並且有助於補充肌肉訓練後的糖原儲備。健康脂肪對於激素平衡和整體健康也很重要。訓練前後的飲食應包含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組合,以促進肌肉修復與恢復。
4. 恢復
恢復是肌力訓練的關鍵要素之一。訓練後,肌肉需要時間進行修復與增長,這通常需要48小時的休息時間。睡眠對肌肉恢復也至關重要,成年人每晚應該確保7-9小時的高品質睡眠,以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這有助於肌肉修復。除睡眠外,適當的放鬆與拉伸運動也能幫助減少肌肉緊張,加速恢復。
肌力訓練的常見問題
Q1:肌力訓練和重量訓練是一樣的嗎?
肌力訓練是指增強肌肉力量的訓練,重量訓練是其中一種方法,使用外部重量進行鍛鍊。兩者目標相似,但訓練方式有所不同。
Q2:肌力訓練可以幫助減脂嗎?
是的,肌力訓練能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率,從而幫助減脂,尤其配合有氧運動和健康飲食。
Q3:新手應該從哪種肌力訓練開始?
新手建議從基本的自體重訓練,如深蹲、棒式、弓箭步蹲等開始,注重動作標準和核心穩定性。
Q4:肌力訓練多久可以看到效果?
一般來說,持續訓練4-6週後,會開始看到力量、耐力和肌肉線條的改善,視訓練強度和頻率而定。
Q5:進行肌力訓練後應該吃什麼?
訓練後應補充富含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雞胸肉、魚、蛋和全穀類,有助於肌肉恢復和生長。
Q6:肌力訓練對關節會有壓力嗎?
適當的肌力訓練可以強化關節周圍的肌肉,有助於保護關節,但若動作不正確或負重過大,可能對關節造成壓力。
Q7:肌力訓練適合哪個年齡層的人?
肌力訓練適合各年齡層,特別是年齡較大的群體,有助於維持肌肉質量、骨骼健康和預防衰弱。
Q8:女性做肌力訓練會變壯嗎?
女性進行肌力訓練通常不會變得過於壯碩,因為女性的睪酮水平較低,會更容易增強肌肉線條和力量,而非大量增肌。
Q9:肌力訓練後應該如何伸展與放鬆?
訓練後可進行全身性的靜態伸展,針對主要訓練的肌肉群,保持每個動作20-30秒,有助於放鬆肌肉和促進恢復。
Q10:受傷後可以做肌力訓練嗎?
受傷後應根據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的建議調整訓練,避免加重傷勢,可以選擇輕度的復健性訓練或非受傷部位的訓練。
總結:打造適合自己的肌力訓練計畫
打造適合自己的肌力訓練計畫,根據個人的目標與身體狀況來設計。對於初學者,應從基本的自體重訓練開始,如深蹲、伏地挺身、弓箭步等,重視動作的正確性。訓練強度應循序漸進,逐步增加重量與次數。每週可安排2至3次訓練,並保持充分的休息時間讓肌肉恢復。對於有經驗者,可以增加複合動作(如硬舉、臥推等)來挑戰更高的強度和組數,以達到增肌與力量提升的目標。
此外,飲食與恢復也至關重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幫助肌肉修復與生長。每晚保持7-9小時的高品質睡眠,促進生長激素分泌,加速肌肉恢復。最重要的是,定期評估訓練效果,根據進展調整訓練計劃,確保計劃長期有效且不會造成過度疲勞或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