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知識

高強度間歇訓練入門 ⇒ 如何安排HIIT運動計劃以提升效率

07.18.2024

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的基本原理,帶你了解這種結合高強度與間歇性休息的運動方式,如何有效提升你的體能表現與健康狀態。高強度間歇訓練是一種極致挑戰身體極限的運動形式,透過短時間內的高強度運動,讓身體耗氧量達到最大,隨後在間歇期獲得短暫恢復。
這種訓練模式不僅可以極大增加卡路里消耗,還能觸發「後燃效應」,使你在運動後仍持續燃燒脂肪。接下來將分享如何安排適合自己的高強度間歇訓練周期,包括如何計算最大心率的80%,以及如何規劃運動與休息的比例,確保訓練既安全又高效。
不論你是健身初學者還是尋求突破的老手,理解高強度間歇訓練的原理與好處,將幫助你更好地達到減脂增肌和提升心肺功能的目標。

 

 

高強度間歇訓練的基本原理

 

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英文全名是:High Intense Interval Training。

什麼是高強度間歇訓練呢?
高強度間歇訓練是兩種訓練方式結合在一起的運動,「高強度」的訓練方式+「間歇訓練」

「高強度訓練定義」:強度較高且具爆發力的運動即稱為高強度訓練, 運動強度讓會讓身體耗氧量達到最大攝氧量,最大心率的80%以上。

「間歇訓練定義」:短時間內訓練與休息交叉進行。訓練強度須達到高強度等級。

 

運動周期與休息周期的設計

如何在工作與運動之間,安排自己的高強度間歇運動?

 

一、首先要知道自己最大心率80%的計算方式:

  1. 計算預估最大心跳率:220-年齡
  2. 以最大心跳率的80%為運動心跳率(220-年齡)×80%

→舉例:30歲最大心率80%計算方法:

(220-30)×80%=152

 

二、高強度間歇運動週期與休息的規劃:
高強度運動屬於高強度的短時間訓練,通常是訓練+休息+運動+休息…交叉循環,時間加總通常不超過20分鐘,訓練頻率建議,完成高強度間訓練後,歇至少休息24-48小時,每週做2-3天即可,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才能真正發揮高強度間歇運動的好處。

 

能量系統的運作

HIIT的原理是透過高強度的運動讓身體裡的肌肉感到疲勞,進而大量消耗氧氣。使身體啟動一種叫「後燃效應」(after-burn effect)的機制,讓身體在停止運動後還繼續消耗熱量,持續燃燒卡路里,節省時間達到更大的熱量消耗率。

同時高強度訓練時,也會提升心肺功能,因為身體需要耗費大量氧氣,就需要心臟跳得更快,增加心臟輸出量。由於心臟功提供,亦能降低安靜心率、血壓和血糖。

 HIIT 容易讓身體肌肉疲勞甚至力歇,基於肌肉的超額補償原則 (supercompensation),對肌肉增長也有幫助。只是很難達到肌肥大的目標啦。

 

高強度間歇訓練的好處

 

1.減脂、增肌

上述提到「後燃效應」(after-burn effect)的機制,讓身體在停止運動後還繼續消耗熱量,持續燃燒卡路里。以及肌肉的超額補償原則 (supercompensation):在高強度訓練後,肌纖維會些微損傷,經過24~72小時的休息及營養補充,肌肉就能修復並且成長,而超回復也稱為超補償,指的是在超負荷訓練之後,恢復時身體有「超越原本能力」的水平,除了讓肌肉長得更大,也能讓下次訓練有更好的運動表現,來達到有效增肌的目的。

 

2.心肺功能提升

高強度間歇運動狀態下,心率會上升,是因為心臟必須將更多血液送到身體各處。 為什麼此時需要大量血液? 因為運動強度的增加,身體會需要更多的氧氣,才能將氧氣轉換成熱量,活動肌肉。 運動強度與氧氣吸取量成正比,而心跳數幾乎與氧氣攝取量同比例。

規律的運動會需較高品質的心肺功能,因此HIIT能讓心肺的功能提升。

 

3.代謝率增加

新陳代謝又分成『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兩個部分,他們在體內扮演不同的角色。

 

  • 『合成代謝』:身體將小分子透過化學反應轉換成大分子。
  • 『分解代謝』:身體將大分子透過化學反應轉換成小分子。

 

人體其實非常複雜,先建立出幾個關鍵字:大分子、小分子、化學反應

  • 大分子包含:皮膚、器官、血液、肌肉、脂肪…
  • 小分子包含:葡萄糖、胺基酸、脂肪酸…
  • 化學反應:大小分子互相轉換的過程

 

以上好複雜,我們也沒有在這邊文章探討太深入的人體奧秘,

不過可看到「血液」、「肌肉」是影響新陳代謝的大分子,肌肉是提供身體代謝的最大來源,一公斤可以燃燒13大卡,是脂肪的兩倍多,規律的操作HIIT訓練,可以增加身體肌肉量並降低體脂,就可以提升身體的新陳代謝率。

 

如何開始高強度間歇訓練

 

1.適合的動作選擇

簡單和大家介紹幾項常見高強度運動的動作訓練:

  1. 波比跳:
    波比跳結合了深蹲、伏地挺身、深蹲和跳躍4個標準動作,因此可以鍛鍊全身的肌肉,包括下半身、胸肌、手臂、胸部、股四頭肌、臀肌、大腿後側肌群和核心將近70%的肌肉,有助於增強這些肌肉群的力量和耐力,是非常有效率且全面的體能訓練。

    波比跳 波比跳
    波比跳 波比跳
    波比跳

     

  2. 高膝抬腿原地跑:
    高膝抬腿原地跑就像跑者訓練的馬克操的馬克A。常常出現在高強度「HITT間歇性運動」中做為暖身或是穿插在運動菜單中,訓練體能爆發力,對提升心肺功能和強化下半身肌力、快速燃脂具有良好效果。
  3. 開合跳:
    開合跳屬於中高強度的有氧訓練,能夠更有效的燃燒體內脂肪。

    開合跳 開合跳
    開合跳

     

  4. 衝刺跑:
    衝刺跑需要腳踝、膝蓋、臀部上至肩膀等更大幅度的身體活動。提升相關肌肉、筋膜和結締組織的延展性,進而降低因肌肉損傷造成受傷的風險。

 

2.訓練計劃的設計

建議大家依照自己的體能狀態和目標來選擇訓練動作和強度。

 

訓練時間建議20分鐘,其中包含:

  1. 熱身:建議可以選幾個簡單的熱身動作,每組20秒,時間1-3分鐘。
  2. 主要訓練動作:
    →每個動作設定30秒的時間,組間休息30秒後再進行下一個動作。
    →或是以跑步、單車形式進行,依照時間或距離作單位,重複衝刺。

例如:

  • 用健身單車機快踏1分鐘,休息1分鐘
  • 在運動場快跑100米,步行100米
  • 重複以上運動5-10次不等

 

3.漸進提高強度

運動建議漸進式的增加強度,可以由簡單開始,再依照體能狀態漸漸加強訓練強度,不要操之過急,避免運動傷害。也不要過度訓練或逼自己的姿勢達到所謂”完美”的狀態喔。

 

 

高強度間歇訓練的注意事項

 

熱身與冷卻

高強度間歇運動一定要配合熱身和緩和運動,減少運動傷害。

 

正確的姿勢與技術

訓練時除了動作需有一定的標準,也要覺察訓練姿勢當下帶給身體的感覺,如果有任何不適感,可以立刻調整身體到舒服的姿勢,如果對於訓練動作還不熟悉的初學者,建議可以尋找教練協助。

 

避免過度訓練

避免過度訓練,過度訓練除了造成身體負擔以外,也有可能訓練造成的傷害來不及修復,導致身體素質開始下降。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過度訓練?只要身體有疲累感或不舒服的感受,就停下休息,不建議”逼”自己完成設定好的課表。

 

高強度間歇訓練的常見問題解答

 

如何避免訓練疲勞?

建議每次完成高強度健身訓練後休息24-48小時,補充足夠的養分與睡眠,才能讓身體完整修復,達到訓練效果避免身體疲勞。

也可替自己更換訓練內容,增加訓練樂趣,減少重複相同事情的枯燥感。

 

高強度間歇訓練不適合哪些人群?

如果有以下情形的人,再做高強度間歇運動前建議先找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或專業教練評估:

  • 心肺功能相關疾病
  • 吸菸
  • 體重過胖
  • 重大疾病者
  • 高血壓
  • 血脂異常
  • 糖尿病

 

 

結論

高強度健身訓練,其實就是眾多訓練的其中一種方式,每個人可以評估自己的訓練目標和身體素質,選擇是否將高強度間歇運動成為自己的訓練方式。

 

歡迎來凝聚進行結構評估體驗,我們透過「觸碰」及「動作」去快速評估出身體結構問題,並在諮詢中操作結構徒手調整技術處理全身結構,介紹與執行 「結構訓練」 及 「結構調整」 整合模式。
👉馬上預約

 

【延伸閱讀】

力量與耐力訓練全攻略:增強力量、提升耐力,你需要知道的重點

3個敏捷性訓練方法,幫你提升反應速度與靈活性!

Author

夢涵

訓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