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知識

從行走到跑步:用Functional Patterns提升日常動作的流暢性

07.16.2024

Functional Patterns(功能性模式)為一套創新的訓練方法。這套方法深入探討現代生活對人體的影響,並以模仿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動作—如行走、跑步和投擲—為訓練基礎,旨在提高人體性能並改善生活品質。

Functional Patterns特別強調達到肌肉對稱平衡,透過精心設計的訓練計劃,不僅讓人們在運動時更加自由,也讓日常生活中的動作更為輕鬆。這樣的訓練不僅可以改善體態,減少疼痛,更是為那些尋求更高運動表現的人們提供了極佳的選擇。

本文將深入介紹我們在Functional Patterns訓練中的學習過程和體驗,希望能夠啟發更多人認識並實踐這一訓練法。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通過這些自然而有效的動作模式,迎接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什麼是Functional Patterns?

Naudi Aguilar觀察人類社會進步飛快,但身體卻開始退化的窘境。
他同時思考了現代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對於人體的影響,於是在2009年創造了Functional Patterns這個訓練方法,想要帶來不一樣的訓練方式,以此提升人體能力。

Functional Patterns訓練方法

他以人類自然動作模式為訓練的模組,幾個常見的面相如:走路、跑步、投擲等動作模式。

目的是更有效率的提升人們的的運動表現和生活品質,為人們創造肌肉與的對稱平衡,讓人們能夠更自由更好地運動、體態看起來更好、在生活中減少身體上的痛苦。

說到這裡,蠻多人會這樣問我們:「凝聚是在教Functional Patterns嗎?」

的確,凝聚訓練師們曾經有學習過Functional Patterns的系統,也參加了培訓認證課程。

凝聚對於教學的想法是只要有價值的內容,對學生有幫助我們就會採納運用。

所以凝聚訓練師的養成涵蓋非常多元的系統,我們不只有訓練領域的學習,包含手法、覺察、心理相關的議題都讓我們很感興趣,只要有興趣我們都會去學習和體驗。

總體來說凝聚的學習系統裡包含柔性手法、姿勢跑法、費登奎斯、西斯特瑪、自由重量、肌力訓練及Functional Patterns。

這篇文章將針對我們對Functional Patterns的學習過程和體驗做為分享。

 

Functional Patterns的定義

FP 模仿和優化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動作模式,如行走、跑步和投擲。

在這些動作情境底下利用多種面向的負重來刺激並挑戰身體,達到優化動作與功能的目的。

我個人經驗與心得:

我開始學習FP是在2019年,在學習FP線上課程與Human Fundation的過程非常有收穫。

 

有趣的是我發現這些動作模式具有高度可組合性,身體的動作面向可自由地串連和設計,同時可以根據想優化的目的進行一系列的排列組合,同時有利於身體摸索和體驗新的動作模式。

比如說在基本的上肢拉動作中加入脊椎的側彎元素,或是在跳躍中加入旋轉元素等等。

對於當時從事健身與自由重量教學大約五年的我,體驗到FP的動作元素後,彷彿開啟一個新的思考模式,原來動作的設計與變化還有這麼多,並不只局限於過去理解的上下肢動作,人體動作還有非常多可能性。

 

FP這個訓練系統當時大大的擴展了我對於訓練的認知,我認為這是FP非常有價值且具有學習樂趣的地方。

嘗試FP還有另一個附加價值,在思維方面,這項訓練方式打開了我作為一位教練的新視角,為我日後去學習結構手法、費登奎斯、甚至參加各領域的研習開啟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

 

Functional Patterns的歷史和起源

創始人的背景

創辦人Naudi Aguilar觀察人類在現代社會中的各方面身體問題,如疼痛、姿勢歪斜、訓練後不是需要治療等等問題。

他認為過往的訓練方法可能不足以應付這些問題了,於是他開始研究人體自然的運動模式,創立了一套以功能性的訓練方法,也就是Functional Patterns。


發展

到Functional Patterns的官方網站上可以看到各方面的訓練成果,如孕期產婦、下背痛患者、長者、脊椎側彎者的訓練對比成果。

Naudi Aguilar 通過網絡線上課程與實體認證培訓營等在世界範圍內推廣FP,並且製作適合FP訓練的各種設備與器材給世界各地的訓練中心。

從美國擴及至世界各地,FP訓練師們設立專門的 FP 訓練中心,提供專業的 FP 一對一訓練課程。

 

Functional Patterns的基本原則

基本原則

  1. 功能性優先
    1. 實用性:FP 的訓練專注於提升人體的功能性與實用性,讓身體可以去應付運動與生活中的挑戰。
    2. 動作目的:訓練動作與身體的動態表現有關,或與日常活動或運動需求直接相關。
  2. 個性化訓練
    1. 因人而異:FP 訓練動作是根據每個人需要提升的身體功能設計的。
    2. 動態調整:根據學習者的進步和反饋,動態調整訓練方法,來確保訓練的持續有效性。
  3. 重視全面的身體功能發展
    1. 發展不同領域的身體能力:FP 訓練同時注重提升協調反應、力量、靈活性和平衡性,確保身體能力可以得到全面發展。
    2. 核心訓練的新標準:FP 將核心的動態穩定性放在訓練的中心,核心是連接上下半身的關鍵,強調在動態動作中的核心韌性與能力表現。

 

Functional Patterns的主要訓練模式

Functional Patterns在健身產業提供一個新的選擇,同時也因此引發相關的爭議,我們就先不論表達和行銷部分是否有所爭議,我認爲FP的訓練思維仍有非常具有價值的地方。

 

我認為要能更中立的看待FP的訓練思維,必須回到他的目標上:

『解決人類在現代社會中生活型態導致身體的運動能力退化及一系列的問題。
為人們帶來對稱性和肌肉平衡,使他們擺脫疼痛,更好地運動,並為生活做好準備。』

 

回歸到這個目的上來看,可以更理解FP為什麼對於某些動作強烈建議不要做。

至於到底要做什麼動作,這真的是個人的選擇,我只能說動作沒有好壞之分,動作的與你的目的相符那才是最真實的。

如果這個動作對於你個人來說有特定的目的與意義,那就可以繼續做下去,前提是你清楚你為何而做,以及做了要達成什麼樣的成果。

 

深蹲模式

深蹲動作對於Functional Patterns來說是較無效率的,FP闡述了過度的擠壓與拉扯髖關節組織帶來的風險,可能導致身體失去並無法對於人體自然動作有效率的轉換,他們更推薦使用步態來增進跑動及髖腰的連動能力。

 

備註:在凝聚的思維裡,深蹲動作是人體的動作之一,主要看你怎麼去運用與操作,結構訓練中提供了一些改良的方法與個人化的設計。

另一個層面,背槓鈴深蹲容易在脊椎、不穩定結構面向產生過度擠壓的或放大身體歪斜的可能性。需要回歸到訓練者本身的需求,重新檢視自己是否適合背槓深蹲。

 

髖關節鉸鏈模式

在FP的動作模式裡面髖關節鉸鏈模式被大量運用在舉起重量,比如說舉起藥球、啞鈴的擺盪與髖腰配合的動作模式等等。可以看到這些動作運用在不同面向中增加身體學習動作的可能性與靈活性。

 

弓箭步模式

在FP的動作模式裡面步態的推拉方法結合了弓箭步的動作,利用弓箭步的蹲跳交替來強化下肢與上肢的連結,同時也起到訓練單腳動作模式的效果,步態與移動帶入動作中,讓身體更加連結起來,並且適合變化成各種動作模組。

 

推動模式

利用不同面向的阻力來源,增加推的訓練面向,相較於線性動作來說,FP的訓練更加自由靈活的去增進推系列動作個功能性。

 

拉動模式

利用不同面向的阻力來源,增加拉的訓練面向,相較於線性動作來說,FP的訓練更加自由靈活的去增進推系列動作個功能性。

 

旋轉模式

觀察人體『走、跑、投擲』中的身體的旋轉模式,FP設計出非常多可以結合的動作,比如說上下肢的推拉+特定的旋轉動作,這樣的動作模式可以利用在不同的需求之中,比如拳擊、踢技、跑步之中。

 

步態模式

在FP的動作練習中步態增加了動作的靈活性,推拉與步態的結合、跳躍與步態的結合等等。

 

搬運模式

FP的訓練技術中常見利用全身的組織協同能力做到搬運藥球、提升全身力量協調與脊椎的連貫。

 

如何將Functional Patterns整合到日常訓練中

由於現代的坐式生活習慣,FP會是一個蠻值得去挑戰的訓練技術,透過不同的動態練習,多面向的動作模式,去改變習以為常的姿勢與用力方法。

從初學開始一路進階,FP的學習會分別從,基本推拉、站姿、棒式等動作開始,再一路進階至串聯全身的動態模式,而進階的動作可能包含更多排列組合的動作,甚至在動作加上速度、發力的練習。

然而FP是一個非常個體化的訓練方法,如果要更了解自己適合什麼樣的訓練規劃,建議還是去尋求專業人士的評估與建議。台灣的FP教學在台北、高雄、竹北有設立專門的訓練中心,如果對於FP學習有興趣建議直接去體驗嘗試。

 

Functional Patterns的益處與挑戰

 

Functional Patterns的益處

Functional patterns 是一種創新的健身訓練方法,去模擬人類在自然情況下的運動模式,帶來的的優勢與貢獻有以下幾點:

  1. 整體性訓練:Functional patterns 動作的設計更加多元豐富,強調全身的協同運動,以此來提升全身的力量、平衡、靈活與協調性。
  2. 動作模式模擬:透過模仿日常生活和運動中的自然動作,如走路、跑步、跳躍和旋轉,更能轉化至日常及運動中,同時能提高一般人日常活動的效率和安全性,例如提升搬運物品的能力,改善走路和跑步的姿勢。
  3. 動態的核心穩定性:脊椎動態的核心穩定能力,在動態中擁有強健的核心有助於提升表現,減少受傷風險。
  4. 運動分析技術:運用現代影像技術,如3D動作紀錄和人體力學分析,來評估和改進運動模式。這些技術幫助教練及學員可以看得更清楚,並且檢視訓練成果。
  5. 身體自我認識:訓練FP會促使學習者對自己身體運動模式有更深入的認識,包含體態、動作能力以及速度爆發等能力,在練習的過程中接受挑戰與刺激有助於打開身體的覺察能力。

 

Functional Patterns的挑戰

Functional Patterns 學習的劣勢

  1. 初學相對有難度:別看人類走路跑步很簡單,人體的精細巧妙不在話下,人類的自然動作實為複雜的排列組合。初學者由於需要掌握複雜的動作模式和協調技巧,可能會因此感到困難和挫折,相對的需要長一點的時間才能掌握動作,逐步熟練。
  2. 需要專業指導:需要有豐富教學技術的教練指導,這方面可能會增加初學者的學習成本。
  3. 器材專業需求:由於動作模式的多元化設計,Functional Patterns 訓練不只有啞鈴等傳統器材,要執行更精細的動作可能需要特定器材如Keiser或是FP生產的機台來操作,如果學習者習慣在家中訓練,或在一般的健身空間,那當然會有一些動作無法有效地去操作,選擇場地和器材課能會是一項挑戰。
  4. 難以量化:和傳統力量訓練不同,無法用動作做幾次、做多重來測量成果,Functional Patterns 的成果更整體,所以不易通過現有的測試與數據來量化,這可能讓初學者感到不夠具體而困惑或缺乏短期的成就感。
  5. 教練要求高:要以學生聽得懂的方式來說明複雜的動作的細節,非常需要教練的經驗與優良溝通能力,這對於教練的專業能力、技術經驗都有更高的門檻需求。

 

 

總結

凝聚認為Functional Patterns 為健身領域提供了創新的思維,也提供了一種新的訓練選擇給大眾,是非常值得學習的系統。

當然,學習這個訓練方法也需要專業的教練指導及個人化細節的調整,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有一定程度的難度與挑戰。

凝聚的訓練系統中學習了一部份FP的訓練方法,並與手法觸碰的觀察作結合,延伸出一系列的結構、順勢訓練動作。

非常多人會詢問我們是否是在執行FP教學,的確凝聚的幾位訓練師有著FP的學習歷程,但隨著學習與手法領域的精進,與不同領域的學習,FP的訓練思維和想法已逐漸和凝聚思維融合。

凝聚的想法如同創辦人宗霖所說:「凝於各式思維,聚集有思之人。」我們廣泛學習各方系統有價值的地方,以利用更全面的服務學員們。

在凝聚上課同時也學習FP學員給我們的回饋是:「體會凝聚的訓練和FP的訓練會發覺操作上其實有所差異,想法上也不太相同。不過真的是要親身體驗後才會知道差異。」

凝聚思維認為沒有任何訓練方法絕對最好的,要考慮的是這個方法目前是否不適合你的身體狀況,有沒有替你的需求提供幫助與問題解決。

所以呀!所有的文章和分享都只是參考,我們建議保持開放的頭腦去體驗任何訓練方式。

唯有你真實的去體驗、感受、投入,才是選擇要不要長期訓練下去的最佳依據。

 

歡迎來凝聚進行結構評估體驗,我們透過「觸碰」及「動作」去快速評估出身體結構問題,並在諮詢中操作結構徒手調整技術處理全身結構,介紹與執行 「結構訓練」 及 「結構調整」 整合模式。
👉馬上預約

 

【延伸閱讀】

【結構訓練】實戰指南一次掌握!2招處理肌肉疲勞和痠痛

【功能性訓練秘密】5招訓練方法帶來的驚人變化!揭密神奇效果!

Author

小刀

訓練師